渝中區城市管理局:化糞池監管“增智”,賦能城市治理“提質” 二維碼
渝中區老舊小區化糞池以前大多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、情況復雜,因缺乏專業管理人員、無專業化定時清掏,一直是居民們的“心頭患”,以往污水外溢、異味彌漫的情況時有發生,不僅影響了小區的環境衛生,更讓居民的日常生活備受困擾,且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,時刻威脅著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。 渝中區城管局接到街道社區反映后,隨即指派無害化中心相關技術人員現場了解情況,并多次開展現場踏勘,收集各種資料,確認是否具備安裝條件。 經全面排查梳理,發現150個老舊小區化糞池具備安裝化糞池安全監測設備條件,故區城市管理局將150個點納入了2024年地下“有限空間”安全監測整治民生實事項目。該項目發改委概算批復金額715.3萬元,合同金額460萬元,于2024年9月29日開工,10月19日完工,并已接入渝中區城市運行治理中心等各級平臺。 據悉,150臺化糞池安全監測設備,主要分布在渝中區11個街道,其中石油路街道11個,化龍橋街道3個,大坪街道26個,大溪溝街道14個,朝天門街道5個,南紀門街道33個,菜園壩街道4個,上清寺街道3個,兩路口街道23個,解放碑街道19個,七星崗街道9個。 自渝中區開展化糞池安全監測整治民生實事項目以來,老舊小區迎來了新的轉機,利用先進的監測設備對化糞池內有毒有害氣體濃度,如甲烷、硫化氫等進行精準實時監測,同時精準掌握蓄滿程度,確保問題能及時發現并處理,將安全隱患消除在前端,確保化糞池運行安全,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。 下一步,渝中區城市管理局將對渝中區老舊開放小區、政務機關化糞池分期分批實施智能監測設備安裝,持續通過數字技術賦能,不斷優化運行工效,逐步完成渝中區化糞池氣體監測系統全面建設,助力“數字渝中、安全渝中”高質量發展。 (渝中區城市管理局) |